e世代社團之知識管理

Distinguished  Citizens Society International of Taichung Times Youth

感恩(Gratitude)力行(Practice)傳承(Support)溫馨(Warm)活力(Life)希望(Hope)

台中市時代青年國際傑人會(中時青) 創會長何鴻鈞 (2000/11/12)

 

掌握時代脈動,創造智慧價值

 

2000/11/12我們在埔里921災區/大湳社區,也是全國青少年吸毒非常嚴重的地區設立第二圖書室,期望以『人文建設』來帶動社區文化及活力,重建心靈層面的向上提昇。這是本會在『策略性服務-社區再造』上的深層意義,也慶幸在會友及各友會及企業界的努力下,又踏出成功的一步。在此特別向各界感恩提供書籍、CD、錄音帶、玩具及經費,給予災區同胞最大的溫情和鼓勵。

當天大湳社區的鄭牧師與我們一起探討身為義工的角色扮演,令我再度深思自大學開始投入社會服務工作20年來的老問題:『服務除了愛心及熱誠外,也是需要專業的,否則將會造成施與受雙方皆感挫折的局面。而專業就需要不斷學習,這就是我們願意鎖定在社區再造方面努力,以累積經驗、人脈及實力,才能真正達到專業服務的理想!尤其鄭牧師非常有心,安排我們走一趟埔里古蹟知性之旅,讓我們感受其對社區人文歷史的熱愛,透過人文考古學者周先生實際帶領我們走訪3600年前之石棺遺址,令我們對埔里更充滿一份虔敬的心。這件事對於中時青在社區再造的主題推動上,更深耕到對社區人文歷史的保存的範疇,這也是我今天談到『e世代社團之知識管理』主題中對社團歷史保存的重視的見解。

 

台中市時代青年國際傑人會(簡稱中時青)在今年創會,受到所有會友、總會、母會台中市會/忠孝會、中區各友會、台灣各地友會、甚至美國總會的關愛及指導,包括很多從我在大學傑青時代即教導我做人做事道理的傑人長輩到現在仍然支持著我們。我身為創會長,有責任及義務以一顆感恩的心來向各位報告『中時青之現況及未來之方向』。

首先向各位介紹中時青明年(第二屆)會長張漢昌醫師,是20年前台中市傑人會培養的老傑青,當時在學生時代就是學校及社團的風雲人物,領導及美工、企劃、執行能力一流,在學校擔任中國醫藥學院的學生活動中心總幹事(即今日之學生會會長),也是我當時擔任第五屆傑青總幹事時的副總幹事(其實是其禮讓給我的),目前傑人會有很多醫生會友都是他介紹入傑青會的同學,包括忠孝會長林宗正即是。漢昌兄目前是張漢昌婦產科診所院長,也是苗栗縣財團法人私立海青老人養護中心董事長,醫師值班時間較不自由,但其總是默默地付出,受各界讚賞的中時青電子報就是漢昌兄每天熬夜的傑作。以漢昌兄的實力展現,明年度的中時青會有一番更傑出的氣象。

另外我也在11月份的理監事會中提出一個創新的構想,要突破傳統,將一年一度的會長交接特刊改以出版一本有關『中時青與知識管理』的書的風貌展現,贏得大家一致地認可及討論。我很贊同林秋松的寶貴建議,書名訂為『e世代社團之知識管理』。這本書將會配合紀念光碟一起製作,詳實記載『中時青創會歷史』及會友對『e世代社團之知識管理』的看法,以知識管理的觀念,鼓勵會友創作,並運用文字及資訊科技來有效表達、分類建檔,傳承經驗及歷史。

我每年都會要求自己撰寫一些社團經營及企業管理的文章,將一年來的心得有系統地以文字表達出來,長久以來,並以電腦建檔分類管理,也有未來要將之付梓的計劃。特別最近在閱讀『張忠謀與台積的知識管理』及『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知識管理書時,深為感動。我領略到我20年來所建立之檔案分類管理及今年創會過程所整理的創會史實就是『知識管理』觀念的具體實踐。於是我突發奇想,就是中時青每年要彙整編輯出一本書,10年後就有10本書的歷史累積,且凡事都要有人創新,我想我就從現在帶頭去做。每年的主題皆是以當時代最熱門的話題為方向。如此也真正達到中時青『掌握時代脈動、創造智慧價值』的願景理想。

 

◎知識管理

1988年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指出,資訊科技的發達將促成組織的變革,企業的組織已經或即將邁進第三階段的變革--知識型組織。1999年的哈佛商業評論中提出了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觀念,進入廿一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面對瞬息萬變、不確定性的經濟體系,『知識』已然成為企業競爭的新競爭利器。企業必須在組織內進行知識管理,它包括如何激勵組織成員產出創新的智慧與有時間價值的經驗,並利用資訊科技將公司智慧財產有效、即時地記錄、編碼分類、建檔儲存、不斷更新及分享給組織中需要的成員使用,透過知識不斷地累積、管理、分享,才能創造企業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e世代社團之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需要領導者先設立願景(究竟社團要朝向什麼目標?例如中時青傑人會要塑造成為國際級e流社團)、要建立文化(例如中時青要建立知識型組織)、要確定策略(要做什麼?會友的需求是什麼?社會的需求是什麼?如何滿足?例如中時青的策略在人文與科技、知識管理與人才培養、社區再造) (詳如另文:中時青的願景與文化)

在今年(2000)1月與漢昌兄決定中時青要成立之始,吾即在思索為什麼要成立中時青?中時青的定位在那裡?--一定要差異化』;要找那一類的創會會友?--一定要集中化』。從籌備創會至今將近1期間,中時青的組成份子除了找回很多已畢業的老、中生代的傑青,也有很多都是在職碩士班或博士班的畢業生或在職生,或是在社會上不斷進修好學的知識份子及專業經理人。這是我在網羅創會會友時的一個方向,是以好學不倦者為對象,企望架構一個『知識型社團』(集中化策略),並與一般傑人會或一般社團區隔(差異化策略)。我也特別在成立大會時正式宣揚創會理念,在今年年底要交接給第二屆會長漢昌兄之際,我願意更以長遠性的策略觀思維揭中時青的『願景/文化和策略』,描繪出中時青未來之輪廓和努力的方向,盡一份創會長之責任。

 

◎中時青的知識管理

中時青的定位及目標已然確定,於是全體會友會知道要累積什麼知識?才能進一步談到管理知識。例如中時青傑人的願景是『塑造國際級e流社團--掌握時代脈動;創造智慧價值,所以中時青會友就必須向國際級服務性社團標竿學習,要活用e流資訊科技,建立知識型組織。同時加速將會友間之數位落差轉化為數位機會,也就是繼續鼓吹會友熟練使用數位科技溝通之習慣,以縮小會友間在數位專業能力之距離,加速會內數位神經系統之建立,增進組織間之互動與交流,成為名符其實的e流社團

而面臨新世紀交替的新經濟時代,我們要掌握的世界趨勢為何?我們要關注的國際焦點為何?

目前國內外管理學界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知識管理,掌握『知識』就是掌握新世紀競爭利器。為了實踐中時青的知識型組織的文化,茲分享以下有關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的國際性資訊,請大家起來省思,並請提供各產業或社團之智慧心得,將資訊沈轉化為有效的知識,我們將彙總成書及CD--e世代社團之知識管理』,藉以累積智慧、管理知識,向『塑造國際級e流社團』的願景邁進。

 

期待您的知識分享,創造共同的智慧價值。這就是中時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cs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