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知識管理之經驗的保存與傳承

   李禮仲

2001台中市時代青年國際傑人會資訊委員會主席)

2000台中市時代青年國際傑人會秘書長)

1991台中市傑人會傑青會第16屆總幹事)

(中日超商商品處)

台中市時代青年國際傑人會於今年的四月份在大家的期盼下正式成立了,一開始我們就以一個e世代的社團為努力的目標,所以每個會友的溝通聯絡均是以e-mail的方式來作業,連對外界公文的發送也都是藉由e-mail來處理,更別說一些充滿e色彩的活動,如電子報的發行、電子留言版的設立、甚至嘗試利用網路的聊天室來進行會務的研討,我記得那一陣子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和漢昌兄藉著ICQ的即時聊天程式互相溝通當日電子報的編排內容,以期讓會友能收到一份有內函的電子報,有時還會在半夜一點多打電話給仍在工作的會長,一起到會上專屬的網路聊天室裏,三個人就會務的發展做一番腦力激盪。現在回頭想想,真是點滴在心頭啊。

    因為家父是台中市傑人會的創會會友,所以在家中自然而然的便保存了許多傑人會的歷史資料,而我又在大學時期加入了傑青的行列,所以在傑青會資料的部份也是不少,我以傑青會的資料來舉例,記得在鴻鈞兄那幾屆(約是70年代),所有的公文或資料的製作均是用鋼板刻出來或用鋼筆一筆一劃的寫出來,然後用郵寄的方式寄給會友。到了我們那幾屆(80年代前後),公文和資料的製作就有pe2或漢書等程式可利用,而公文的傳遞除了傳統的郵寄外還多了傳真機可利用。到了90年代後,藉由各式各樣的電腦程式,便可作出美觀的文件或圖像,而網際網路的盛行,只要幾個動作,就可把一大堆資料同時傳給各地的人們。e世代的來臨,帶給人們一個便捷世紀的開始。

    人生的每一件事均可造就一個以上的經驗,而許多經驗的累積便造就了綿延不斷的歷史。在過去歷史資料的保存是一項負擔,除了前人的口耳相傳外就必須藉由文字符號的記載,隨著時間的腳步向前邁進,經驗越來越豐富,歷史資料的保存也就越來越多且越來越煩雜,只要一個不小心,可能資料便付之一炬。幸好現在我們拜電腦科技所賜,歷史資料的保存已經可以儲存在小小的磁片裏,並且可以無限的複製及永久的保存,甚至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同時讓許多人共同瀏覽研究。而中時青的成立恰好趕上了e世代的潮流,從籌備會開始到正式成立及每次的活動,無論是文字或是圖像資料,我們幾乎都是以電腦光碟有計劃的作最完善的保存,如此一來在往後的會務人員或是新進會友均可藉由光碟來了解中時青的精神與歷史,無形中也達到了經驗的傳承。而在目前虛擬實境日新月異的發展下,以後會友所瀏覽的會務資料或許將不再會是平面的文字圖像,也許會如同3D電影般的把當時情景一一忠實呈現,讓人們有親臨現場般的真實感受。我想這也許是我一時幻想,但在e世代的洪流中,我們終將隨時接受那不可預知的驚喜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cs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